生物熏蒸攻克作物癌症丨冰城科研团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淑敏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熏蒸土壤”技术在防控作物黄萎病上取得进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药品方法,其更加绿色环保,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李淑敏团队研发的“生物熏蒸”技术,是将芥菜切碎混入土壤,让芥菜组织中一种名为芥子油苷的物质分解产生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气体——异硫氰酸酯。足够浓度的异硫氰酸酯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从而达到防控作物黄萎病的目的。由此,李淑敏团队研发出一种菌剂,可调控土壤环境,让杀菌物质异硫氰酸酯快速在土壤中挥发达到有效浓度。这一技术不仅具备较高的杀菌防控有效性,且不依靠化学药物,不会对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作物黄萎病是一种依靠土壤传播、发病率高、危害大甚至造成绝收的作物病害,因此也被称为作物癌症。以茄子黄萎病为例,该病害在我省一般年份发病率30%~40%,高发年份达到70%。该病害对产量影响严重,甚至造成绝收。至年,李淑敏团队技术成果应用于哈尔滨道里区红旗村示范田,结果显示,“生物熏蒸”让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降低50-60%,茄子平均增产13.0%-24.6%,农民每亩增收千元以上。不仅如此,该方法还对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的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控同样效果显著。

一直以来,农民习惯采用溴甲烷等化学药剂熏蒸进行土壤消毒的办法防治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但该方法对环境破坏力大,年,国际上已全面禁止溴甲烷在农业领域应用。在此背景下,“生物熏蒸”也被认为是未来甲基溴的有力替代技术。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霍亮

编辑:马云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nxbdf.com/yycf/yycf/17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